书一开始说一个男孩的故事。原来挺优秀的,学业挺好,还踢足球。但是后来成绩有点跟不上,再加上父母离异,心情差更加跟不上。妈妈和爸爸本身学历就不高,都是做一些收银员之类的活,也不知道学业上怎么帮助孩子。渐渐的,他也不和学业成绩优秀的孩子混了,混了那些差生。然后就是整天打游戏。妈妈整天唠叨他要好成绩才能上大学,很重要。但是他也不理解,他爹本身也就是个工人,对于大学不关心。离婚了,家里也缺了他成长的Role Model.
豆豆虽然写作有进步,但是还是不喜欢写。就找点书看看有没有什么点子可以借鉴的。
然后勉强的高中毕业。但是成绩差,找不到好工作,就老是换工作。他还发现,他喜欢的女孩子,都被其他优秀的男孩子追走了。
美国人教育里面缺乏批评,老是对孩子说你是最特别的,工作是要有趣的。到了现实这里,就打击很大了。21岁了,还和妈妈住,还是整天打游戏,迟睡迟起。妈妈找了辅导员,听从建议,要他要不去找工作,要不去找点志愿者工作,不从就扫地出门。后来他去教小孩踢足球,里面还有给他的Mentor。他在帮助别人里找到快乐,因为有了好的Role Model, 他的mentor的帮助,他重新振作。然后考进了一所大学,重新出发。
书里提到,现在的大学文凭,和以前的高中文凭一样重要。没有大学文凭,不能找到任何优薪工作。
第一个要点:男孩需要一个男性的Role Model。
第二个要点:读书成绩对找到好工作很重要。
接下来书里说到,现在美国的男孩子大幅落后于女孩子,造成很大后续问题。男孩子以前有几个优势:
- 强大的人际网,就是所谓的Old boy society.
- 工业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力者。
- 没有大学文凭,不妨碍得到高薪工作。
- 男孩成长步伐比女孩慢,是后发力者。
还有一条不记得了。他说前面的三项优势在渐渐减退。女孩已经迎头赶上。现在不是劳动力挂帅的时代,随着机械化和工业革命,需要体力劳动者越来越少。在现代社会中能求存的优势已经转移到以用脑为主。阅读和写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男孩在学业上整体落后,以后在职场上也会落后。男孩落后,对女孩也是不利的。
男孩整体教育水平下降,女孩就不得不下嫁了。大部分的女孩还是不喜欢下嫁,还是要上嫁的。根据统计,夫妻双方教育程度差别越大,离婚率越高。(这个可能是因为学历的差距造成的思想层次差异,容易让婚姻的裂痕更大。) 如果两性的教育程度差距越来越大,那样对社会稳定是非常不利的。男孩落后,对女孩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问题是,怎样帮助男孩喜欢阅读和写作?
还有一点我觉得很有道理。现在大部分的老师,写作者都是女性。写出来的书大部分都是给女孩子看的。(比如说那些American Girls 系列。)男孩子喜欢的战争英雄,和打斗漫画,现在都不被鼓励了。教育体系太阴柔,男孩子缺乏合适的Role Model。这样对男孩的成长是不利的。
家长要忍受男孩喜欢看漫画和如厕幽默. (咳,说的是我家呀,喜欢Captain Underpants 系列) 其实 Graphic Novel比Comic高级,有很多艰难的词汇,对孩子提高词汇量有帮助。
男孩子阅读上面有几个坎儿。一个是四年级,一个是高中,一个大学。四年级的关键是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从 learn to read (学习阅读) 变成了 read to learn (阅读用以学习)。 四年级男孩的危险是,阅读在他们的朋友间,已经不酷了,很多男孩为了fit in,和别的男孩一样,不再表现出自己是喜爱阅读的。有的偷偷阅读,有的专注于运动,阅读放在一边了。
一定要培养孩子对阅读的爱好,保持闲时阅读取乐。这样,到了高中,他们不会因为功课太忙而放弃闲暇是阅读。很多孩子到了高中,除了学校规定的作业,就不阅读了。有些人就偷懒,为了应付考试,只看摘要不看全书。大部分的女孩仍然保持阅读的兴趣。根据测验,男孩11年级的时候,阅读层次是和女孩8年级的层次一样的。
有些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跟不上,就成了Fake Reader。假装阅读者,一种是看了不过心,像念天书一样,知道怎么发音,但是不愿意去理解。另一种是理解能力不到位,看不懂。
阅读为什么重要?阅读帮助我们思考,是一种快速获得别人经验,学习新技能的重要工具。阅读让我们开阔眼界,了解了别人可能和我们有一样的想法和感受。也可以了解让我们探索不熟悉的领域。鼓励男孩阅读还有一个要点,就是告诉他们,他们如果想了解女孩子的想法,去阅读以女孩作为主角的小说。
男孩子好动,如果家长本身搞不定他们。可以考虑参加Book Club,阅读俱乐部。没有阅读俱乐部,可以考虑自己组一个。阅读的时候,最好能提供食物和饮料,还有一些讨论的活动。
书里一再强调男性Role Model对男孩的重要性。如果爸爸不能担当这个角色,爷爷,叔叔,舅舅或者任何年长的男性,都是可以充当这个角色的。
三年前,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写了一本育儿书,叫《虎妈战歌》,随即引爆了全世界对东西方教育方式的大讨论。“虎妈”告诉世人,只有严厉、专制、刻薄才能培养出英才,其他一切都是浮云。
猫妈式教育 随性即行的孩子也能上名校猫妈式教育 随性即行的孩子也能上名校
羊城晚报报道 近日,同样是美国华裔妈妈的杨冬华也写了一本育儿书《赢在转折点,迈向普林斯顿大学》,阐述如何将自己的女儿送进美国常春藤名校的故事。但与蔡美儿截然不同的是,杨冬华选择用宽容、平等、慈爱来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随孩子心愿成长,最后孩子以SAT2400分满分考上了普林斯顿大学。
- 高效能家庭北美华人孩子与家长必备的书”美国家庭圣经”《高效能孩子的七个习惯》
- 畅销书《如何让孩子成年有又成人》养育孩子这3条红线不能碰,父母对孩子“过度养育”的表现
- 美国大学申请新趋势,申请美国大学看重什么?
- 美国人解决大学学费的多种方式,不用攒钱购买基金读美国大学的方式
猫妈PK虎妈:教育要“随性即行”
在教育孩子上,“虎妈”蔡美儿为两个女儿制定十大戒律,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这种教育方式在中国一些父母的身上可以看到,但这种苛刻的方法,在杨冬华看来却无法接受。虽然是医学博士,但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杨冬华认为,家庭教育应是“随性即行”,“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鼓励和支持孩子,为他们提供一个温馨的环境。只要孩子不做坏事,父母不需要束缚他们的手脚。”
“虎妈”戒律里有这么一条:不参加玩伴聚会,因为“时间很宝贵,会耽误练琴时间”。但杨冬华却不这样想,从女儿上幼儿园开始,她就鼓励女儿参加各种聚会。“让孩子参加派对、举行派对,本来只是让孩子们高兴。现在回想起来,实际上也有很大好处。参加派对,让她们学会和别人交流;举行派对,她们锻炼了组织能力。”
在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上,“虎妈”蔡美儿给两个女儿制定了10条清规戒律:“我不准她们任何一门成绩低于‘A’。”而“猫妈”杨冬华却允许孩子“得零分”。“第一次阅读考试,女儿成了‘白卷英雄’,但我们并没有责怪她,而是和老师、孩子一起找问题,一起去克服。”
后来,女儿考了高分可以跳级升学,杨冬华也没有给她任何压力,让她自己选择升还是不升。“我们征求她的意见,因为这是她自己的人生。”杨冬华说。
据统计,当下中国父母有52%“担心孩子未来”。家庭期刊集团创办人、广东省妇联副主席徐春莲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在玩之中认识这个世界,以培养能力为核心,挖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自由发展,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徐春莲表示,在现实生活中,但凡养儿育女的父母都爱做一个神童梦。可是,我们却无法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长着一颗神童脑袋。“我们可不可以换一种思路和教育方法,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一条自己人生的道路?”
徐春莲认为,孩子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家庭教育功不可没,家长[微博]应该秉持责任,为孩子创造环境,提供条件,帮助孩子发展兴趣,让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变为现实:“这其中有太多的学问,包括和孩子相处时不着痕迹的寓教其中(不是贿赂、利诱),用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咒骂、威胁),引导孩子注重各种知识的积累(不是填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