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世界四大自源文字之一(另外三种是埃及圣书字、苏美尔楔形文字、玛雅文字),唯一一种使用至今,并仍然充满活力、历久弥新。汉字作为表意(语素)文字的杰出代表,独霸世界文字之林半边天(另一半是各种字母、表音文字)。

汉字及其所记录的汉语,精妙绝伦,其艺术性盖诸文字之冠。产生了古典格律诗、对联、字谜、测字算卦等世间仅有的艺术。

少有文字的书写能成为一门艺术,更无一能达到汉字书法艺术之高度。碑帖、篆刻、牌匾、楹联、尺幅、扇面,样样精妙绝伦。

汉字的一笔一划,无不体现祖先们的智慧和对世界的理解。所谓中国哲学,在汉字的构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春联、倒「福」字,到「招财进宝」,以及「福禄寿」字画,还有洞房里火红的「囍」字,灵堂前肃穆的「奠」字,汉字就是活生生的民俗与文化。

汉字维系中华一统数千年。九州四海、古人今人用的是同一种汉字,交流无碍。今天的人们仍可阅读秦简汉帛、唐碑宋贴,在世界所有文明中,堪称绝无仅有的奇迹。

0441013597Dune
Chronicles
Book 1

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相、用”
为了了解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这里借用了佛家“体、相、用”的观念。在佛法中,一切事
物一般都可以从‘体’、‘相’、‘用’三个角度来分析。所谓‘体’是指事物的本体,即性质;
‘相’是指事物的表象;‘用’是指事物的功用。比如拿一块冰雕来讲。它的体是水(H2O),相
是冰,用是供人们欣赏和娱乐。除此之外,水的相还可以是气态的水汽和液态的水。水的用有很
多,例如能让人解渴的饮水,推动机器运转的水蒸气,和消暑降温用的冰块等。通过“体、相、
用”能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事物。

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儒家思想的总纲是什么呢?其实在《论语》中,孔子已经给出了答案: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让我们用“体、相、用”的方法来分析一下儒家思想的
总纲。儒家思想的体是‘道’,也就是孔子对曾子所讲的“吾道一以贯之”里的‘道’。它的相
是‘德’和‘仁’。‘德’是修道人自身修养和品格的体现(自受用),而‘仁’是体现在于人
交往过程中的(他受用)。也就是说,一个真正追求‘道’的人,他的言行举止中一定会体现出
‘仁’和‘德’。儒家思想的‘用’则是‘艺’。狭义的‘艺’包括‘六艺’:礼、乐、射、御、
书、数。广义的‘艺’则涵盖了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各个方面。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相、用呢?我们知道文化是属于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范畴。中
国传统文化的‘体’是中华民族在千万年的演化和传承中,汇集而成的,具有其特色的思想体系、
意识形态和精神面貌的总和。具体来讲,它包括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三
观),和以儒家、道家、佛家、墨家为代表的各种思想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相’是对其‘体’
的直接表达和详细论述。它包括所有承载中华传统思想的典籍。例如儒家的四书五经,道家的
《道德经》、《庄子》和《列子》等,佛家的三藏十二部,以及其它各家各派的经典和论著等。
中国传统文化的‘用’更是包罗万象。它包括传统文学、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传统戏曲、民族
工艺、中医武术、对联灯谜、烹饪服饰、建筑装潢、风俗习惯等。之所以把这些作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用’,是因为它们的功用并非是为了直接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体’,而是为了满足人们
各方面的需求而产生的。比如中华武术虽然包含了阴阳太极、五行八卦、动静兼备、刚柔并济等
多种中国传统思想元素,但是它的主要目的和功用是为了强身健体和自我防卫。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它的体、相、用的总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举世
公认的。其博大主要体现在它的‘用’上,其精深主要体现在它的‘体’上。而中国传统文化的
‘相’,是两者之间的桥梁:‘相’是‘体’的具体表现,‘相’又是‘用’的理论依据。

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历史上有很多正反两面的事例
可以说明这点,下面仅举三例。其一,虽然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遭受过多次外族的侵略和统治(如
五胡乱华,元朝等),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却从未中断过。因此中华文明是举世公认的最古
老,且未曾中断的文明,也是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其二,以色列能够在灭亡近两千年后而复国,
可以说是一个历史奇迹。其主要原因是犹太民族在亡国以后,他们的思想、文化和宗教信仰一直
都还保留着,没有被丢弃。所以,以色列才会复国。其三,曾经由成吉思汗建立的幅员辽阔、盛
极一时的蒙古帝国,在短短不到六十年里就分崩离析。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其领土上没有一个
统一的、深厚的、可以维系国家统一的传统文化。通过以上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传统文化是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其团结和发展的必要因素。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很清楚这个道理。有些国家为了获得自身利益,甚至反用这个道理。
今年奥巴马总统历史性地访问了古巴。这次访问代表了古美两国的破冰之旅。但我认为真正敲开
古巴大门的是随之而来的英国滚石乐队在哈瓦那举行的露天免费演出和香奈儿时装秀。其实英国
和美国都知道,文化侵略是征服一个国家最有效的方法。当年日本在台湾和在东北建立满州国也
是这样打算的。
人不能没有灵魂。人若失去了灵魂,就成了一具任人宰割的僵尸。国不能没有其特有的传统
文化。国若失去了传统文化,就成了一个意识形态上的“殖民地”。我们的祖先们很早就意识到
这点了。孔子为什么要整理和汇编“六经”?为什么要“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为什么要极力
推崇尧、舜、禹三代?为什么要大力宣扬周公之礼?为什么要经常赞叹古圣先贤?就是为了使从
上古流传下来的华夏文明得以保存和发扬光大?大家都知道《孟子》中有句名言:“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人们一般认为,这里的‘后’只是代表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这样的解释是片面的、

肤浅的、经不起推敲的。难道人还不如猫、狗、老鼠(越是低等的生物,繁殖能力越强)吗?难
道那些由于生理上的原因而无法生育的夫妇就是大不孝吗?难道生养忤逆不孝的子孙比“无后”
更好吗?其实传宗接代最主要的目的是使祖先留传下来的文化遗产能够得以传承。如果我们没有
做到这一点,那才是真正的大不孝!
中国在经历了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文革动乱等一系列变动后,传统文化已经到了奄奄一息、
生死存亡的地步。取而代之的是流行于西方的三种思潮: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虽然
利益、快乐和自由是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的,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有其独到的观点。这里
让我们看看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对利益、快乐和自由的理念。从而了解其对当今世
界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利’
功利主义所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就其本义来讲,功利主义是中性的。关键是如何定义
‘利’。显而易见的是,现在奉行功利主义的人们,大多是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准则的。
当然,人有私欲是很正常的事,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利益。但是,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而不顾他人
的得失,这样的功利主义是很有害的。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利”的理念大致有
以下三点。
其一,轻‘利’而重‘义’。在《论语》中,我们知道孔子平时很少谈利益(子罕言利),
却十分强调道义。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义以为上”;“君子谋道不谋
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什么要轻‘利’而重‘义’呢?
当今世界,人与人,教与教,族与族,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多,越来越尖锐。这是为
什么呢?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利’字。不但如此,如果我们稍做调查,就不难发现一个规律。

现在,凡存在高额利润的行业背后,多会隐藏着许多血和泪的故事。莱昂纳多主演的《血钻》
(Blood Diamond)真实反映了钻石行业背后的血腥故事。前些时,我读到一篇关于在东南亚一
带“鱼奴”们在海上被强迫捕鱼的悲惨故事。许多高科技电子产品背后也多有非人道的奴役和剥
削。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意识到‘利益’是产生矛盾和剥削的内因,而‘道义’却是避免矛盾的良
方。所以在《易传·乾文言》中就有:“利者,义之和也”。意思是要得到利益,就要讲求与道
义的统一,要合情、合理、合法地取得利益。否之,就会“放于利而行,多怨”。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中有一段很经典的对话,很能说明中国人‘重仁义、轻利益’的传
统。梁惠王问孟子:“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有什么能让我国得到利益的良策吗?”孟子答道:
“大王何必讲利益呢?有仁义就足够了!大王说‘何以利吾国’?大夫说‘何以利吾家’?老百
姓说‘何以利吾身’?这样上下索求利益,那么国家就很危险啦!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是千乘
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是百乘之家。如果人们后义而先利,那就会变得贪得无厌,唯利是
图了。仁者不会遗弃他的亲人,义士不会怠慢他的君主。大王只要谈仁义就足够了,何必谈利益
呢?”
其二,‘公’利而非私利。《论语》中孔子讲过:“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
乎?”《荀子》中也有:“循其道,行其义,兴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归之。” 中国人
讲的是为天下人谋同利,而不是为自己谋私利。不仅如此,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内圣外王”。
这儿的‘王’不是作威作福的王,而是为天下百姓谋取利益,并且承担罪责的王。《论语》中有
一句很令人感动的话:“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是商汤在伐夏桀前所
讲的话。意思是如果我有罪过,做错事了,请上天不要指责老百姓。但是天下百姓的罪责,都由
我来承担。这种大无畏的担当精神,才是真正的王道。这也正是基督教的核心思想‘十字架精神’
(耶稣为承担世人的罪过而甘心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体现。

默认图片
abc小助手
文章: 329

留下评论